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资讯 >> 县内

德清“硬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    来源:

日前,在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只见1000亩绿油油的水稻上方,一台大型无人机正在空中喷洒农药,田埂上的车里,农户邱建林正在操控无人机。
  “工作效率比以前高了五倍,还不用暴晒,吹着空调就把地里的活干了。”邱建林笑着说,现在的农田里,都是高科技,今年上半年,这一区块还曾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指引下自动播种。
  无人驾驶插秧机、智慧灌溉、北斗卫星导航大农机……这些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的“硬科技”,是德清县以科技为支撑,走智慧农业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德清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优结构、转方式、活机制、壮主体、强支撑,增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展现出一片“硬科技”加持下的田园风光。
  前些天,禹越镇三林村养殖户陈建坤迎来了一位新帮手——“数字鱼”。它全身金黄,身形娇小,全长不超过50厘米,呈椭圆形,酷似一艘小型潜水艇,可实时检测鱼塘的溶氧度、PH值、水温等。
  “它其实是个水下智能机器人,通过身上搭载的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对农庄内20余亩的黑鱼塘进行日常检查和管理。”陈建坤介绍,黑鱼养殖对水环境要求较高,过去主要是靠着经验进行养殖,很难对水下的黑鱼进行观测,如今有了“数字鱼”,掌握数据既直观又方便。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与农业的深度融合,逐渐让人力与土地“解绑”。洛舍镇东衡村的“鱼菜共生”项目,将“工厂化养殖”与“无土栽培”两者结合了起来。“水里养鱼,水面上架浮床种植蔬菜,形成鱼菜共生的氮磷养分循环。”项目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种养模式比,这种新模式平均亩产能提高10%左右,水电与鱼药成本大幅节省,病虫害显著减少,鱼类品质明显提升,综合生产效益可提高30%至80%。
  据悉,作为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县,近年来,德清还通过推进“智能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0个智能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智能农业示范基地、18个数字化融合农业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组建了农业大数据中心,完善提升了农业应急指挥、综合服务、决策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平台,还围绕水产、粮食、早园笋等6大特色产业开展智能管理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农业应用。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