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级别: | 国家级 |
地 址: | 成都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 邮 编: | 610041 |
联系人: | 马佳光 | 电 话: | 028-5180032 5180043 |
传 真: | 028-5180070 5223143 | E-mail: | zhougonglang@wz163.com |
网 址: | http://未填 | ||
单位简介: |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前身是由国防科委1969年筹建、从长春光机所分迁的三线科研单位,1975年划归中国科学院。光电所分市内和南郊两部分,市内部分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多所大学和研究所毗邻;南郊科研开发基地占地400余亩,环境十分优美。全所现有职工1578人,其中科技人员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36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173人,中级科技人员274人。 光电技术所由科研部、科技开发部、质量控制部以及光电公司(光电部)等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组成,具有光机电技术的综合优势和配套齐全的生产制造、开发能力。科研部主要由从事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室组成,有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及光电工程、应用化学、电视技术、光电测量等10个研究室。科研部、光电公司等主要从事科研项目试制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拥有光电传感中心、激光加工中心等5个开发中心和光学仪器部等9个产品开发生产部。挂靠在光电所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几何量及光电精密机械测试实验室”,1996年正式成立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可向社会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数据。光电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建立有成都精密光学工程研究中心。 光电技术所现有光学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学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1997年光电所进行了自适应光学等专业科学院百人计划招聘。 1997年光电技术所安排科研试制任务109项,其中高技术领域4个主题7个专题,24个课题。各类国家科研项目52项,各类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他项目14项。 光电技术所本着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全所的整体优势,坚持以重大项目牵头,科研开发并举的办所方针。1997年光电所在主要优势领域取得显著进展:(1)在微细光学技术与装备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亚微米线条的形成与传递、光电自动对准与精密定位、深紫外光刻和同步辐射X射线刻、相移掩膜及衍射光学元件等技术研究。该领域成果显著,“八五”国家攻关项目“0.8˜1微米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已在生产线上通过了工艺考核,成功套刻出0.5微米的线条,通过国家鉴定,对发展我国微电子工业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究工作、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引进一批进口装置发挥了很大作用。衍射光学元件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已有很大影响。(2)在国内开创了自适应光学领域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动态波前的实时测量、波前复原和波前误差校正,并用于天文望远镜、激光光束诊断系统。1997年在2.16米天文望远镜与北京天文台和日本东京天文台合作开展了红外自适应光学系统实验,并取得天文图像。“863”重点项目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国内首次进行了上行大气传输的补偿实验,并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3)在光电捕获跟踪测量技术研究和光电工程研制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技术实力,1997年承担了空间目标观测系统及中型光电经纬仪等多台测量设备研制任务,在弱小目标的探测成像、信号实时处理、多目标识别、高精度快速跟踪测量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冷光学系统和国内领先的光电测量稳定系统等。(4)在激光光束技术领域主要研究激光稳定净化、变换发射、诊断补偿及光束方向控制等技术问题。1997年进行了多项室内外技术综合实验,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使我国在此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元件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