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高校院所
院校名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级别: 国家级
地 址: 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邮 编: 210008
联系人: 虞孝感 电 话: 025-3616936
传 真: 025-7714759 E-mail:
网 址: http://未填
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地理研究所,于1940年8月在四川重庆北碚正式成立。1947年6月迁到南京。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后,正式接管该所,1953年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58年10月该所大部分人员迁往北京,留下部分骨干组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于1987年10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现有职工258人,其中科技人员215人,有中科院院士2人,研究员24人(45岁以下6人,占25%),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4人(45岁以下51人,占60%)中级科技人员52人。现有在学博士生30人,硕士生15人。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以湖泊(水库)综合研究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开展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研究。系地理学博士学位和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通过以上研究室(站)的设置,在湖泊方面建成为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湖泊综合研究中心和湖泊科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并成为亚洲和世界上的重要湖泊研究中心之一;在国土整治和区域地理方面建成为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南部区域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的现代化研究中心及区域地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成为环太平洋区域地理的研究基地之一。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拥有能进行地学、湖泊学、地理遥感信息系统方面研究的大型仪器。有用于沉积物测年的回路α谱议、γ射线分析系统、低本底液相门闪烁计数仪、旋转磁力仪,用于湖泊沉积研究的细颗粒分布测定仪,用于湖泊物理学研究的遥测气象仪、野外辐射仪、水下照度仪、测流自动仪,用于水化研究的等离子辐射光谱(ICP)、总有机碳分析仪、高效液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用于水生生物研究的代表团显微镜、高级生物显微镜、萤光显微镜、BOD自动测定仪、热卡仪,用于景观生态研究的采集、记录系统(五个台套),用于数据采集、处理的读图仪及图形记录仪、可变集中立体转绘仪、Sun计算机工作站(两套)及其输入、输出设备与软件。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设有地理和湖泊专业图书馆,馆舍面积为1400m2,阅览座位为40个,微型机为6台,藏书40 363种、187 952册(其中图书34 868种,49 864册,期刊1106种、93 360册,古籍4389种、44 728册)。古籍孤本有近10种,其中康熙二十六年浙江瑞安县志、广东顺德县志、湖南新宁乡土志等。 
1997年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列入科研计划的项目有100多项,其中新立项目74项,到所经费400万元,比1996年增加了50%。25个课题按期结题,报院登记的成果有14项,有重要成果10项。周立三院士牵头的“中国国情分析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遥感估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各类杂志中发表论文220篇,其中在一、二级学报上发表了100余篇,在《中国科学》等SIC收录的杂志上发表了7篇。专利工作大有起色,有2项专利获批准,并又申报了6项新专利。 
1997年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接待了来自日本、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23批143人次;有26批、29人次出国考察、访问和学习。7月成功地组织召开了 
“97水环境研究新对策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130余人,其中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86位国外专家。会议上收到论文103篇、有49人在大会上发言,江苏省副省长金忠青教授到会并讲了话,会议最后还发表了《太湖宣言》。 
1997年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科技开发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建立了螺旋藻生产基地,扩建了生产、包装车间,基本完成申报“卫生部保健食品”批号工作,初步建立了销售体系。新开发了“中科”灵芝精粉胶囊和灵芝破壁孢子胶囊2个产品。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是江苏省地理学会、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江苏省遥感学会和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自然资源和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长江研究会的挂靠单位。编辑出版《湖泊科学》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并列入被引频次最高的500名中国期刊。
 

已发布的成果:

推荐院校: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