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 级别: | 国家级 |
地 址: | 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街188号 | 邮 编: | 210042 |
联系人: | 王永 | 电 话: | 025-5411776 |
传 真: | 025-5411872 | E-mail: | nairc@issas.ac.cn |
网 址: | http://未填 | ||
单位简介: | |||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于1958年12月11日开始筹建,1959年5月7日正式建成,1991年12月1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是中国及至世界唯一研制天文仪器的专业单位。1997年底有在职职工498人,其中科技人员183人,占职工总数的36.7%;技术工人273人,占职工总数的54.8%;管理人员42人,占职工总数的8.4%;有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员13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5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4人。有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生9人。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通过结构性调整已经形成清晰的三大体系,即以天文技术与方法研究所冠名的研究(研制实验)体系,以各实业部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以后勤服务中心为条件保障的支承体系。天文技术与方法研究所将继续沿着天文学发展的方向、围绕天文仪器技术与方法开展学科研究,并不断拓展其研究领域,使之成为天文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积极开展“863”、“921”等项目中与之相关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天文技术与方法研究所设有主动光学实验室、光干涉实验室、高技术镜面实验室和天文技术与方法青年实验室、毫米波面板实验室。技术开发体系主要从事市场适销对路的高科技产品开发与生产,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为中心本身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提供保障。1997年设置的技术开发实业部有:精密机械实业部、科普仪器与设备实业部、光栅编码器实业部、电子显示屏实业部,以及调速电机项目组。后勤服务中心作为支承体系主要是履行国有资产管理与牧业管理,以及技术条件后勤和生活后勤等提供有偿服务,它包括食堂、招待所、汽车运输、土建维修、物资供应、供电、供暖、供气、供水、通信、医疗等。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