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权人:中科院发布时间:2020-12-30
所属行业:农业状态:已审核
-
技术成熟度:已有样品
省(国)别:中国
-
技术交易方式: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价格:面议万元
-
总浏览量: 67
本月浏览量: 13
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1000亩越橘新品种'瑞蓝'、'慧蓝'示范基地建设”是吉林省科技厅2012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任务书编号:20125040),九台政财如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名称变更为:九台旺民长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应用“越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组培快繁技术、栽培土壤调控与改良、设施大棚栽培等关键技术,对选育出的'瑞蓝''慧蓝'两个越橘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生产性开发。
(1)土壤改良:越橘适于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强酸性土壤条件,项目将应用草炭、玉米秸秆和硫磺粉进行土壤改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草炭、秸秆、硫磺粉及肥料加入的比例。
(2)大苗定植:选用2-3年生健壮苗于春季定植。温室定植株行距(0.5~1.0 m)×(15~2.0 m)。露地栽培时,田间土壤管理采用人工方式行株距 1.5~2.0m×0.8~1m,采用机械方式行株距 2.5~3.0m×0.8~1m。
(3)肥水管理:在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的蓝莓园中可不施或少施肥,或根据土壤分析或叶分析结果适量施肥。蓝莓施肥中提倡氮、磷、钾配比使用。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上,应减少氮肥的用量,肥料比例1:2:3或1:3:4。在矿质土壤上,施肥比例宜采用1:1:1或2:1:l。肥料的选择上不要选择含氯及含钙高的肥料,推荐使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越橘怕旱怕涝,要做好越橘园的水分管理,水源以池塘、水库水为好,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
(4)修剪技术:在春季修剪。定植带营养钵苗,当年可适当多留枝或不修剪。对前3年的幼树主要是以疏除下部细弱枝、下垂枝、水平枝及树冠内的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为主。2~3年生枝组的结果能力最强,当枝龄超过5年生时,应该及时回缩更新。回缩大枝先轻后重,即先回缩1/3~1/2,等回缩更新后的大枝再次衰弱时,加大回缩力度,剪去2/3,甚至从近地面处剪除。疏除病枝、枯枝、交叉枝,靠近的重叠枝。树龄达到25年生全树平茬更新。
(5)防寒技术: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多数地区需要埋土防寒,春季萌芽前撤土。
(6)组培苗木繁育技术:
a外植体建立阶段 解决防止外植体褐变和提高萌芽诱导率的处理方法,以及培养条件。
b芽增殖阶段 优化培养的环境条件,解决适宜规模化生产的简化培养基,提高繁殖系数的激素配比,提高优苗率等。
c生根与移栽阶段 提高生根率、成活率和优苗率。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建设苗木组培车间及配套设施,应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越橘苗木的工厂化生产。
(2)建设设施越橘栽培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进行越橘的反季节栽培。
(3)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同制定了《蓝莓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在吉林农业大学的指导下,在吉林省九台市西营城镇新建越橘新品种'瑞蓝'、'慧蓝'生产示范基地1002.25亩,其中建成大田栽种越橘972.25亩,设施越橘栽培生产基地30亩(设施越橘栽培20栋,每栋1000平方米),形成了年产600吨蓝莓的生产能力;建成500平方米组培中心,800平方米玻璃日光温室,形成年繁育200万株蓝莓苗木的生产能力。在九台市土门岭镇、吉林市土城子乡辐射带动2205.5亩。
采用组培技术完成330万株蓝莓苗木的繁育,共同制定了《蓝莓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推广越橘新品种2个,新技术6项,解决了吉林省大田规模化栽培越橘的主要技术障碍,推广种植面积3207.75亩。
目前,我国蓝莓产业仅处于成长初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蓝莓栽培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原料的大量需求,而且可以在我国东北地区高效利用高寒山区土地资源,安排剩余劳力就业,并拉动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